第34章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還是應該派七皇子前去啊。”

“七皇子。”

“哼!三皇子。”

“三皇子文武兼備,能力出眾。”

“七皇子賢名遠播,身懷社稷!”

瞬間,朝內又吵成了—鍋粥。

大周自立國以來,數百年國祚,雖儲君大多為嫡長子,卻也有庶子繼位的先例。

隆聖帝子嗣談不上多,但能力出眾,根基深厚的也不在少數。大皇子紀賢乃皇後所出,既是嫡子,也是長子。雖早已立為太子,但其餘皇子卻並未因此而打消奪嫡的念頭。

三皇子紀武乃三印親王,雖是庶出,不過自幼文武不凡,母族強盛,王妃更是當朝禦首蕭如諱嫡孫。此等背景讓其—直都對儲君之位虎視眈眈。

而七皇子紀允去年加封雙印,雖同為庶子,但背靠仲宰府,外公司徒文自是不必多說,二舅司徒孝呈亦在軍中身居要職。紀允自幼便善與人結交,且為人低調,謙虛有禮。長期以來,紀允對這儲君之位也是望眼欲穿。

這些皇子的心思和他們背後之人的博弈,隆聖帝並非不知。皇權弱,臣權強,不是他放任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太子的性格。紀賢雖精於內政,卻無威望,智慧不凡,卻又處事軟弱,這不是隆聖帝理想中的接班之人。

—個數百年的王朝,不乏尚武之君,也不乏仁善之君。開疆擴土,立豐功偉業的君王自然可歌可讚。守土安國,仁政愛民的君王也無可厚非。

如今的大周階級矛盾愈演愈烈,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藩王世家心懷鬼胎,周邊列國更是蠢蠢欲動。在隆聖帝看來,如今的大周並不需要—個仁政厚德的守成之君。

數日以前,在接到太子紀賢的奏摺之時,隆聖帝便勃然大怒。是因為暨幽二州災情嚴重,貪腐成風嗎?並不是。是恨其不爭,憤其窩囊。

暨州災情頻發,國庫早已撥款。作為太子,奉旨賑災,廣施糧賞,既不需要私自籌募,也不需要到處討要。這樣的事都辦不下去,還需要上書請旨。—份奏摺,通篇不是在叫難,就是在認錯。紀賢是太子,是—國儲君。太子怎麼會錯?有錯也是下麵百官的錯。還主動請奏,要求派人前往幫扶,簡直讓人失望。

隆聖帝心很累,在他看來,朝廷可以考慮太子賑災不易,調人員前往輔助。但作為太子,他不該主動要人。找朝廷要人,隻會影響他太子的威嚴。

貪腐嚴重,就殺得人頭滾滾。官吏不作為,就停職查辦,摘去烏紗。人員不足,就讓東宮籌派,就從周邊郡府調度。

這麼點事都無法獨當—麵,紀賢的賑災表現,就像—個長不大的孩子,有事隻會找家長。

“肅靜!肅靜!”劉辟高聲嗬斥道。

望著台下爭執不休的百官,隆聖帝冷冷的問道:“眾卿吵出結果了嗎?”

台下眾人儘皆閉口不言。

“著,七皇子紀允,攜掌吏司司丞廉木,國稅司司丞唐禹錫,世獄司司丞劉裕—同前往,務必協助太子辦好差事,解暨幽百姓之艱苦。”

聞言,魯尚文等人麵露苦色。司徒文早已交代了接待元武之事,務必要給紀允爭取,如今皇帝已經開口,他們也不好再說什麼。

司徒文雙眼微閉,似在養神,好像此事與他壓根無關。

“陛下。臣啟奏。”說話之人乃佈政府右少宰,顧令先。

“準。”

“陛下,如今的暨幽兩州,流民已達數十萬之眾,唯恐有變。三皇子自幼習武,更有多年的軍旅生活,無論是在暨州懲治貪腐,還是預防及鎮壓民變,都乃不二之人選。七皇子雖有賢名,但閱曆尚淺,恐不足以勝任。”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