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魏晉南北朝經濟製度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到了東漢末年,北方戰亂,軍閥割據,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生活,許多老百姓南遷,給南方帶去了勞動力,促進了南方的經濟發展,我國經濟中心開始南移。

從西晉開始到南朝,南遷的老百姓差不多達到了一百萬人,據說占北方總人口的八分之一。

這些人帶去的不僅僅是勞動力,還有各行各業先進的生產技術。

東晉之後,隨著政治中心的南移,有了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的南方經濟突飛猛進。

到了南北朝時期,基本達到了南北平衡的狀態。

這也打下了我國經濟中心南移的基礎。

南北朝開始,江南經濟迅速發展,土地資源得到全麵開發,整個長江流域、嶺南、以及三吳地區,包括西川,都成為了重要的產糧區。

農民帶去的先進的農業技術及工具,推廣糞田法,興修水利工程,增大農田灌溉麵積,這一切,無一不是為了提高糧食產量。

當時兩季稻己經非常普遍,更有些地方出現的三季稻。

這都使得南方的糧食產量迅猛增加。

而同一時期,中原地區的經濟發展則相對緩慢,尤其是黃河流域。

南北方經濟在秦漢時期發展差距很大,北方遠遠高於南方。

到了魏晉南北朝,由於常年發生各種大規模的戰亂,並且這種戰亂持續的時間還很長,農田遭到大麵積損毀,老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卻又無力反抗,能活下去己經很難了,哪還有心思去發展經濟,所以被嚴重破壞的經濟,難以得到恢複。

跟相對穩定的南方相比,北方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以黃河流域為經濟中心的格局開始改變。

首先是曹魏的屯田製度。

由於三國時期戰事繁多,因此為了能夠保證軍事供給,曹魏開始實行屯田製。

屯田製將土地和農民結合在了一起,在百姓普遍流離失所的情況下給予他們土地,與此同時采用了自上而下、自成係統的管理模式,使得曹魏屯田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屯田製同樣產生了剝削成都日益繁重、土地兼併現象嚴重、以及政府聽之任之、放任不理這三個大問題,最終導致公元266年屯田製度被徹底廢除。

西晉的土地政策。

由於西晉是在曹魏政權的基礎 上建立的,因此屯田製後期產生的問題也是西晉統治者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公元280年,西晉結合當時的國情,開始實行占田課田製和戶調製,這些政策的製定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人口有所增加,但是這些政策的製定對於皇親貴族以及官吏的利益保護非常嚴重,其中蔭族、蔭客製度使得貴族們貪汙**現象十分嚴重,西晉也漸漸的走向衰亡。

五胡十六國滅亡之後進入了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國家就是北魏。

通過分析北魏政權建立初期的社會基本情況得出:當時社會存在著宗主督護製問題、官吏**問題、賦稅剝削嚴重問題和土地兼併現象,基於上述西個問題北魏的統治者於太和九年開始實行均田製以及與此相輔相成的三長製和新租調製,這三種製度完美的結合推動著北魏政權走向穩固,三個政策的製定也體現了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經濟思想的先進性,政策發展到了後期由於**問題嚴重以及貴族統治者的壓迫,北魏最終也走向了衰亡。

最後東晉南朝時期,由於南方相對北方外部環境穩定,以及來自北方難民的勞動力補給,南方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南方政權內部矛盾深刻,因此也製約著社會的進步。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