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一個人悄悄接近了陳初六。陳初六人小腿短,稍微落後了一點,那個人把手伸了過來,嘿的一下道:“守仁大哥,讓我看一下是什麼好東西吧!”
周圍的人早已經注意到了,皆是投眼過來,卻見那個伸手的噗的一聲,發出來豬一般的爆笑:“哈哈哈哈嗝……我還以為是什麼寶貝了,原來是一筐蟲子啊!守仁大哥冇說錯,真是孩子瞎胡鬨!”
“什麼?蟲子?”路人紛紛湊過來看,發現的確是一筐蟲子,一齊嗤笑起來。
天色未明,陳初六已經發現陳守仁臉都漲紅了,周氏也是一臉害.臊忙道:“早就說了是孩子瞎鬨嘛,你們還不信。”
陳初六撇撇嘴,心說我難道不要麵子的嗎?於是抬頭道:“不是瞎胡鬨,我這些蟲子是能賣錢的!”
“哈?能賣錢?有誰買蟲子啊?”旁人聽了,更是感到好笑。
“難道蛋兒去給雞鴨做生意?雞鴨纔會要蟲子哩!”
“蛋兒你要是能賣出去錢,我拜你為師了。”伸手的人笑笑道。
趕路之餘,純粹當作逗小孩子玩,一句接著一句調侃著。陳初六重新蓋好自己的揹簍,看了一眼那個伸手的人道:“話可不要說早了,你可不要不承認啊?”
“蛋兒啊,你是掉進了錢眼裡吧?這蟲子能賣什麼錢?”伸手的人是個獵戶,搖搖頭道:“還不如割一簍子豬草,或者撿一簍子乾柴,好歹給你個銅板。”
“待會到集市了你就曉得了,對了,當徒弟是不是要給師傅磕頭啊?”陳初六戲謔道。
旁人搖搖頭道:“蛋兒,說什麼呢。”
獵戶冷哼一聲:“守仁大哥,你家孩子太能鬨了,看樣子是得去做個學徒,好好找人管教一下了。”
“孩童嬉鬨,嬉鬨,大家見笑,莫要當真和他計較。”陳父紅著臉挽回自己的臉麵,不過他也冇有因為彆人的嬉笑,直接把陳初六的事情否定,而是繼續讓他揹著小揹簍。
“待會兒你們就知道是誰傻了~”
陳初六對耳旁的取笑仿若冇有入耳一般,自顧自走著。沉重地擔子也把大家的閒話越壓越少,到最後全都隻顧著埋頭走了。
眾人是天未亮出發,走至集市,天已經大明。遠遠的集市上,吆喝聲,買賣聲,機杼聲交雜在一起傳來,蒸屜的白霧騰空而起,人群摩肩擦踵。
這就是大宋的市場嗎?陳初六不由得激動了起來。
同行來的並不隻有陳初六一個孩子,但其他孩子瞧見了這麼一個熱鬨的場景,便都如脫韁的烈馬,跑開不見了。陳初六則跟著大人,亦步亦趨,偷偷打量著周圍。
集市不大,也冇有圍牆,就是一個人口多一點的,房子集中一點的村莊。
走了冇一會兒,村子裡的男人找到了一處無人占攤兒的地方,擺下自己的貨物。女人們則相邀去了彆的地方。
“蛋兒,你那蟲子賣出了錢,能請我吃東西嗎?”那個獵戶休息片刻有了精神,提著倆肥兔子笑著問道。
陳初六笑道:“你那兔子賣出了錢,也該請我們吃東西?”
“哈哈哈,蛋兒口氣不小啊?”旁人笑著道。
“嗬!你那可是蟲子,我這是肉咧,能比嗎?”那男人撇撇嘴正要再嘲諷,可這時剛好有人接近,詢問價格,他便不理會陳初六了,冇幾下功夫,他倆成交。
兩隻約莫十斤的兔子,賣了三十文錢。陳初六知道,大約七文一鬥米(小米),三十文就是四鬥米。
宋末,東南地區的佃戶“五口之家,人日食一升,一年食十八石”。但如王禹偶所言,這都是“至儉”的窮人標準,未必能吃飽。
紹熙年間,朱熹在潭州嶽麓書院時,“議彆置額外學生十員,以處四方遊學之士,依州學則例,日給米一升四合。”
這個應當就是稍微富裕一點的吃法,綜合來看,兩隻兔子,換來了一個人四十天的口糧。
賣完了兔子,那個男的看著陳初六得意的笑了笑。陳初六真不知道,他和一個小孩子比怎麼會有這麼大成就感。
這時,陳父恰巧也賣出去了幾斤木耳,湊到正四處瞅望的陳初六旁邊道:“你不把揹簍打開讓人看,怎麼賣出去東西?來,放在一邊,先跟我賣了這些乾貨再說……”
而此時,陳初六也逐漸失望起來了。四周都看過了,冇有,這裡冇有藥店。冇有藥店,這些蟬蛻又能賣給誰呢?
越想越不對,好像藥店藥材都是集中采購的啊,誰會到這破地方來收藥?比,還是太年輕,想得太美好……
把他的小揹簍打開放在一邊,旁人見了,又是一陣嘲笑。陳初六撇撇嘴,行吧,這蟬蛻賣不了藥,那就先幫著吆喝吧!!!
陳初六憋了一口氣,脆生生喊到:“嘿~~各位發財的大伯,賢惠的大嬸,看過來了啊~~~”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錯過了再等一年!”
“甄選上等木耳,手工製成,嚴選九十九道工序~您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您買回去的是全家人的健康!”
清脆的童音,俏皮的叫賣,在這熱鬨的集市上,迅速吸引了一大批人過來圍觀。
起初,隻是為了看是誰在喊,後來一看,東西果然不錯。於是,乾菌木耳就被一斤兩斤的往外銷售著。
陳守仁一下子就忙得不可開交起來,不到一會兒,帶來的貨物便銷去了大半。看著這邊生意如此好,旁邊那些小商販心中那個狠啊,全都盯著陳守仁,彷彿要把他剜了一樣。
一同來的陳莊人,也是牙癢癢,心裡更癢癢。
看看人家孩子,都能幫著吆喝了,自家孩子呢,人都找不到!
“哼,不過是運氣好罷了,聰明是不可能聰明,一輩子都不可能聰明的。你看他那蟲子就知道了……”獵戶照舊在一邊冷嘲熱諷,抓住陳初六的蟲子不放。
陳初六冇理他,繼續招攬著生意,而此時,集市中一個牽著驢的人在此路過。聽見這叫賣聲,不知不覺走了過來,低頭一看,卻忽然眼前一亮。